顯示具有 產品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產品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真正深入生活的設計,才是好設計by DesignWing


少子化帶來商機
人口為國家、社會的經濟命脈來源,近幾年來人口生育率、人口結構產生巨大轉變,多數國家擔憂的不再是人滿為患的問題,而是少子化、高齡化所帶來的新衝擊,少子化的現象衝擊著各行各業,因為他代表的是人口的減少,從教育環境到消費市場都面臨著重新洗牌,也因為小孩變少了,現在的父母會更聚焦在小朋友身上,不管吃的、穿的、用的都比過去那個年代更講究,每個家庭的普遍現象大多都是一個到兩個小朋友,父母更願意花錢在小朋友的身上,挑選嬰幼兒用品變成是每個新手爸媽新的消費行為。一個初生兒從出生到成人,要歷經許多成長學習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商品與器材去對應,來滿足每個階段的基本需求,也因為如此造就出嬰幼兒市場龐大的商機,在這廣大的市場裡這些嬰幼兒用品的廠商無不卯足全力爭取新手爸媽的青睞。


尋找心中那份幸福感與高品味
在目前嬰幼兒商品的市場裡,以日本與我們的文化、生活型態最為接近,所以日系的品牌也最多人使用與挑選,在眾多品牌裡絕對會知道Combi這間日系品牌,他的商品別涵蓋非常的廣,小從奶瓶、奶嘴、清潔劑大到兒童推車、安全座椅等等,Combi這間公司應有盡有,只有你想的到嬰幼兒需求,Combi絕對不會缺少,Combi其實一開始也不是以嬰幼兒商品為主,而是以醫療器材為主,早期在為了增加公司能在樹酯材料的加工銷售與製造經驗,吸收合併Mimatsu化學株式會社,而開啟了長達半世紀的奶瓶便器餐具的事業,Combi的品牌名稱是希望與有緣人「配合」的「Combination」而縮寫成「Combi」,希望成為母親與嬰兒的夥伴企業,所以Combi發展至今,除了在嬰兒用品器具服飾玩具外,也跨足到公共場所嬰幼兒使用器具,確實做到了企業的經營口號,從Combi的產品可以感受到他所要創造的那份幸福感與高品味的產品特質,仔細深入研究看到Combi對於嬰幼兒安全保護上所做的各項測試,另外也看到他在於產品設計上所花的心思,從不同觀點去研究開發驗證產品。


創造全新生活感受的設計師
Combi在成立一個新的以高品質生活為出發點的新系列”Baby label”,找上了知名設計師柴田文江為他設計一系列的產品,柴田文江在東芝服務了11年出來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Design Studio S,他的設計帶著圓潤的型體與豐富的情感在裡面,從許多的作品都可以發現有別於一般的傳統產品造型,在他的設計之下,創造出了全新的生活體驗。CombiBaby label系列當然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給嬰幼兒使用的產品並不是印上了卡通圖案就是嬰幼兒使用,而是從嬰幼兒的行為模式到顏色的喜好去進行設計,嬰幼兒從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需要的產品,柴田文江的設計可以讓一項產品適用到嬰幼兒的每個階段,這是他非常成功的部分。


從這個嬰幼兒便器可以看到,他將外型設計成可愛蝸牛的型態,第一階段嬰兒可以在客廳或任何場所像遊戲一般如廁,等他漸漸長大的第二階段馬桶座可以分離裝在大人的馬桶上,在同時便器的身體可以轉變為腳凳,方便小朋友跨腳,到了第三階段這個腳凳可以當成板凳功小朋友使用,所以這項產品可以陪小朋友度過他成長的歲月,再加上他特有的溫暖配色,真的是一項非常食用高質感的產品。


另外這個嬰幼兒餐具系列,在使用了雙料半透明材質營造出有如糖果般的粉嫩色彩,並針對嬰幼兒的使用模式做了研究,創造出了不同的握持方式,也別於以往小朋友餐具的設計,也是一項非常貼近使用的產品,下圖可看出他與一般的餐具的差別


另外一項產品是Combi另一個水杯teteo系列,這項產品設計在於同一個壺身可以利用更換頂部不同的吸頭來滿足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方式,看似簡單的產品但其實做了許多研究與觀察,才能得到的結果。



體驗過的生活才做出好設計
柴田文江的作品總是充滿著豐富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他是真正體驗過而設計出的作品,而不是空有一個美麗的型體而已,產品的對象其實是人們的生活,設計出的產品就是要讓人們真正的體會生活,滿足每日的生活。從使用他設計的產品真的會感到那一份溫暖而且貼心的感覺在裡面,而不只是擺在家裡的高價裝飾品而已,設計品有分成好幾種,有一類是值得收藏的好設計,有一類是貼近生活實用的好設計,另一類則是可有可無的多餘設計,從許多國內外的設計展覽都可以觀察到,而柴田的作品是真正做到貼近生活的好設計,他所創造的是使用需求,而不是自己為美化自己做品所說的故事,每個人都要認真面對自己的設計,期望每位設計師都能設計出對社會有價值的設計。


參考文獻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同中求異的共用設計 By DesignWing






團結力量大,整合才有未來
汽車產業是消費市場裡最大規模以及工業國家重要的產業,也是工業發達國家經濟仰賴的重要產業,由於汽車產業所涉及的產業範圍非常廣泛,從設計、機械、電子、內裝皮飾到通訊等等產業都涵蓋在內,可說是涉及的層面廣、技術性高、以及各種零組件之間的整合性要強,正因為汽車產業所能帶來的產業集體效應,絕對是工業發展各國非常看中的產業之一,也造就出全世界有超過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汽車品牌,這些品牌涵蓋出整個市場裡各種車型各種不同的市場,各個品牌看似競爭看似合作,相互存在於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裡,正所謂團結力量大,靠單一品牌獨撐大局是無法對抗集結而成的集團的,汽車市場漸漸走向以幾個品牌而整併出集團的樣貌出現。

從全球汽車市場發展趨勢可看出,許多新興市場的發展迅速,各個車廠都為滿足新興市場的崛起發展,必須做出改變來適應這些市場,再加上消費者喜好需求變化快速,產品的選擇面相與日劇增,必須提供更有效的產品來滿足目標客戶,再加上石油的價格不斷飆漲,不同於傳統汽油供應的能源方式,也相繼出現在汽車市場裡,所以在汽車市場裡,除了需求不同造成不同種類大小的車型,也看到了有不同的能源供給的車輛,以一個單一品牌是無法應付這些龐大的開發費用,節省開發成本變成每間車廠的重要課題,所以在以集團結盟的方式下,提供了資源共享與相互合作,車廠之間可以各取所需與相互滿足,造就了今日以集團合作的團體戰方式。


一魚多吃的模組式設計
降低開發成本已經是現在所有車廠努力的目標,集團如何去資源共享降低開發成本,發揮集團的力量,確實是一件複雜的事情,目前前三大的福斯集團,旗下有Volkswagen, Audi, Lamborghini, Seat, Skoda, Bentley, Bugatti, Porsche….等等品牌,從高級品牌到國民品牌從小型車到跑車超過200種不同的車型,如果要針對每個車型開發不同的系統架構不是一件容易簡單的事,汽車設計是一種從內而外的設計,牽扯到安全與不同的使用需求,所以車體設計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管理的部分
福斯集團開發出MQB(Modular transverse Kit)模組式車體設計,MQB的這種設計平台是將車體切割成很多部分,然後針對所需的車型去進行配對與變化,不用再針對各個車行重新開發各自的車體,MQB模組式車體設計可以從小型車Polo這種小型五門房車一路延展到GolfPassat中型房車甚至Tiguan這種小型休旅車型,可說是應用的範圍相當廣泛,這種架構方式提供了許多的共用性,每個車型還是擁有自己的乘坐品質與安全性,不會因為共用性而喪失了產品的競爭力目前剛上市的Golf七代就是運用這個平台,除了福斯本身品牌之外,連同集團高價品牌Audi A3也率先共用了MQB的車體平台,這種模組式的設計在產品開發上確實可以省去大部分的開發費用當然MQB的車體平台,除了在共用性找到了解決的方式,這個車體設計為了達到省油以及安全的目標,在車體上進行減重,但是如何兼顧的車體又能減輕重量,這個改變絕不是說將車體做小來犧牲該有的舒適環境,而是在金屬板材利用擠壓來做出厚薄變化以減輕重量,再加上改變主樑的比例結構,以及在熱成型金屬格狀的結構方式,改變全新的點焊方式,讓MQB的車體平台可以應付新時代的來臨,藉由這套全新的車體平台,可以提供整個集團的車體的共用


增加一點點創造不同的使用需求
除了福斯集團在共用車體上做出的努力外,也可以發現其他的集團也運用一些策略來降低生產的成本,如雷諾日產集團為了全球複雜的消費環境,來應付每個市場的不同需求,在Mini MPV車種上為全球開發的多功能車體設計,同樣的車體在加上後輪之後的車廂容積的變化,可以衍生出三種不同的車體來符合都市輕型小車五人小箱型車與七人座的多種類車型,這三種的車型不一定都出現在同一個地區,但同樣的車體可以滿足三種不同族群,這種做法算是比共用車體平台更省的做法,連車體以及大部分外觀內裝都是共用件,確實在開發上可以降低非常多的費用,但缺點是為顧及最大的共用性常常必須以最大共用作考量,反而犧牲了該車型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無法做最全面的考量


似曾相識一起出現
現今的車廠結盟除了以集團方式呈現,也開始出現集團和集團之間的合作,這種關係亦敵亦友,看中的是對方在某個領域的技術與成就,從最近的BMW集團與TOYOTA集團的結盟,雙方各自在柴油技術與油電技術上的成就,造就出這樣的合作模式,從合作可以看出彼此在雙方在自己不足的部分會希望藉由合作來達到雙贏的成果,藉由相互授權技術與資源來滿足自己產品在市場上的缺口。另外也常常可以在市場上常常可以看到同一個車型,藉由部分的外觀件的改變來重新掛上另一個的品牌,在小眾的市場裡藉由這個方式,可以雙方負擔在研發時的成本與資金,在這個多變的汽車市場裡,確實是很好的方式,以最近上市的TOYOTA 86SUBARU BRZ在跑車市場的合作,以及NISSANMAZDAMINI MPV七人座的合作上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合作模式,同步生產同步上市似曾相似的在市場上出現,就看消費者對於品牌忠誠度的認同了。


發揮共用設計的精神
在全球景氣不好的今天,各個產業對於產品開發方式都有自己節省成本的方式,不管是汽車產業還是3C的產業,都可以看到許多共用的設計方式,尤其是在小眾市場裡特別多的例子發生,但這也是不得已下的變通方式,但如何在共用的條件下設計出差異的產品,考驗著設計師的能力,從福斯的MQB模組式的設計例子可以看到,在兼顧產品的共用性下可以做出最大的衍生,不會犧牲該有的產品本質,這就是共用設計最重要的事。


參考文章: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男士們的極光計畫-電鬍刀 by DesignWing

照片來源:http://www.fordesignworks.com/

鬍子是每個男生從男孩變成男人一個明顯的特徵之一,鬍子生長的速度會因每個人的基因、體質而有所不同,所以刮鬍子就跟刷牙一樣發生的頻率非常高,這是男人的專屬行為。早期人們刮鬍子會用剔刀再加上刮鬍泡沫來潤滑皮膚,尤於刀鋒必須保持是鋒利的,不然刮起來會不乾淨甚至是不舒服,所以常常需要去磨刀已保持刀子鋒利,在當時刮鬍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在十九世紀初有位吉列(King C. Gillette)先生發現了這些問題,於是率先提出可替換式刀片的做法,讓刀子可以常保鋒利,隨後另一位發明家舒適(Col. Jacob Schick)先生,利用在軍中服役期間的經驗,發明了如步槍子彈一般的可替換刀片,不用再去磨刀而使用用過即丟的方式,這兩間也就是目前手動刮鬍刀市場最大的兩間廠商,可想見在手動刮鬍刀市場他們是何其激烈競爭經過這一百年的歷史。


電動刮鬍刀的出現
可換式刀片的手動刮鬍刀改善了刀片鋒利這件事,但是刮鬍子還是需要有潤滑的泡泡讓刀子滑動更加滑順,刮鬍子這件事還是停留在定點使用,而且有些人在使用刀片刮鬍之後,皮膚常會有不舒服的現象,舒適(Col. Jacob Schick)先生除了在可換式刀片刮鬍刀上有偉大的成就外,更是電動刮鬍刀的創始人,1930年代電動刮鬍刀的出現改變了原有刮鬍的方式,Schick利用原有的除草機系統加以改良,利用兩片刀片來回往復的電鬍刀設計,電鬍刀的出現最大的差別在於刮鬍由濕式改成乾式,不再需要在有水的地方刮,可以將刮鬍刀帶出門隨時隨地都可以刮,刮鬍刀進入全新的革新世代,之後PhilipsBRAUN也陸續發明了不同刀頭形式的電鬍刀,這兩間公司稱霸於電鬍刀的市場,也和手動刮鬍刀市場裡的吉列與舒適一樣,彼此相互激烈的競爭,在每年父親節前都可以看到PhilipsBRAUN是如何的在促銷他們的產品,讓我們看看這兩間的產品有什麼不一樣。


Philips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a Close and Comfortable”
Schick開啟了電鬍刀的歷史,Schick的電鬍刀設計啟發了PhilipsAlexander Horowitz, Horowitz隨及研發出外觀看似圓盤的全新螺旋式的刀頭設計,這種刀頭設計將體積縮小到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小,提供更佳的移動性,並比原有設計有更佳的舒適感覺與安全性,Philips這個創新的刀頭設計,讓Philips領航電鬍刀市場八十年,隨著時間與流行潮流不斷推陳出新演進出新的電鬍刀,圓盤刀頭始終沒有改變,從單刀頭、雙刀頭到多刀頭的設計,這圓盤螺旋式的刀頭就是philips獨一無二的特色,刀頭的設計原理不曾改變。當然Philips也在電鬍刀產品作了許多努力,為了讓刀片與臉部作最緊密貼合,而衍生出浮動刀頭與多刀頭之間相互搭配來達到與臉部貼合的設計目標,並針對不同毛髮在刀具上設計不同孔位來除不同位置的鬍渣,看似簡單的小小的刮鬍刀頭,背後隱含了許多設計的結晶在內。


BRAUN  “Ultimate shaving performance and skin comfort”
BRAUN的電鬍刀發明也發生於30年代,但當時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至於在50年代才推出,整整晚了Philips15年,BRAUN的刀頭設計採用橫向往復波動方式,刀頭外面再覆蓋一層金屬薄片,這種方式其實與Schick電鬍刀方式有點相似,BRAUN這種刀頭形式包留了傳統刮鬍的方式,也提供更多的安全與防護,刮鬍方式更直接與深入,所以一推出也引起市場的迴響,在電動刮鬍刀很快的就佔有一席之地,這種刀頭設計也是目前最多電鬍刀廠商使用的形式。BRAUN的設計受到當時Less is More的設計風潮影響下,推出一系列經典又富質感的產品,當然也有幾款電鬍刀產品經歷過這段風潮,也樹立日後BRAUN電鬍刀給人的印象,相較於現在的產品,當時的這些德式簡潔的設計,在今日來看更富有品味與質感更值得珍藏。


電動刮鬍刀的設計特點
今日的電鬍刀已經有相當多的廠商加入製造生產的行列,也對刮鬍這件事有更多的設計與發展,可以看出目前電鬍刀所強調的設計特點:
 提供如傳統刮鬍刀一樣乾淨深層的刮鬍效果
 針對臉部各種區域的毛髮提供不同刮除方式
 刀頭與臉部完全貼合的設計
 人體工學形體設計與雙料材質的使用,提供更好的握持性
 乾濕兩用與水洗清潔設計
 可續電使用,增加電鬍刀敵動的便利性


經典或許可以重現

雖然電動刮鬍刀也已經發展非常多年,還是無法取代手動刮鬍刀的市場,還是非常多人喜歡傳統的刮鬍方式,原因應該有很多,可能有一種是電動刮鬍刀還是無法刮到如手動刮鬍刀的徹底,(雖然刮如此乾淨其實敏感肌膚是不舒服的),另一種是有些人喜歡刮鬍子這種性感的儀式性行為,所以還是有很多人喜歡使用傳統刮鬍刀,但無論如何電動刮鬍刀其實已經瓜分掉傳統刮鬍刀一半的市場了,電鬍刀所擁有的便利性與有別傳統刮鬍刀不同的使用情境,對於忙碌的現代人已經開創出無法取代的特殊市場。PhilipsBRAUN在小家電市場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在電鬍刀市場也是分據一方,有些人喜歡Philips的浮動式多刀頭的設計,有些人喜歡BRAUN直接又大面積的刮鬍設計,但可以看出目前這兩間公司所設計的方向都是非常的科技感,造型非常的流線,或許是現在的設計潮流,但回顧過去過去的產品,可以發現有許多的產品系列,其實是非常有質感、造型非常簡潔,可說是非常經典的產品,如果可以像數位單眼相機推出許多復古的機種,或許會重新吸引眾人的目光,創造出全新的話題性,這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來源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出新生活 
By DesignWing


從交通工具到 4+2輪的休閒生活
隨著2012世界末日年的到來,人們開始省思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地球資源開始枯竭,地球環境遭受破壞,生活應該如何跟著環境而改變人們總是在得到了教訓之後,才能夠真正去做一些改變。早在七O年代第一次石油能源危機的發生,讓人們體會到能源的珍貴與重要性,石油缺乏首當其衝是交通運輸的衝擊,人們開始去想如何節省能源與改變交通方式等各種解決方式。除了對汽車種類由大車轉變為省油的小車,或是改搭大眾運輸系統積極做法外,也開始去想想除了開車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交通方式,可以對節省能源帶來貢獻。早期人們使用自行車來當成交通工具,自行車是一種低碳無污染的通勤方式,但是自行車所能通勤的距離相對來的近,而有些大眾運輸離自己居住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摺疊自行車剛好滿足了這個需求,既可以帶著走,又可以隨時隨地陪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非常的便利。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開始講求健身與運動的需求,自行車也跟上這個潮流,從原本的通勤工具轉變為健身工具,你可以選擇在室內運動的腳踏車等運動器材或是真正騎成自行車享受速度與汗水,在最近樂活風氣的興盛,更是將自行車當成健身工具提升為休閒工具,你可以載著你的自行車到你想去的地方,享受4+2輪的全新生活體驗,摺疊自行車更是不可或缺的產品需求

談到摺疊自行車一定會想到DahonBirdyBrompton…….這些專門在做摺疊自行車的品牌,DahonBrompton都是在7O年代所誕生,Birdy則是屬與90年代新興的品牌,這幾個品牌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在摺疊方式結構強度騎乘舒適性,都有非常深的著墨,也為什麼能到今日還屹立不搖的主要因素,讓我們看看這幾個品牌產品之間有哪些特色

市佔最高,最簡易摺疊的自行車-Dahon
 Dahon這個品牌幾乎與摺疊自行車畫上等號,Dahon名字是用創辦人David Hon博士的名字取名而來,這位Hon博士原本是位雷射光專家,在美國政府機關工作,但他所學完全運用在戰場上傷害敵人,與改善人類生活毫無幫助,剛好遇到能源危機時期,常常看到許多人因為限油而大排長龍去加油,於是開始利用閒暇之於,在自己車庫裡研發摺疊自行車,在1982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台摺疊自行車,由於摺疊容易也獲得非常多的獎項,但是在找廠商生產的過程上卻四處碰壁,Hon博士爲了實現他的理念,放棄了他原本的工作,並籌集三百萬美金,搬回台灣自己設廠開始生產摺疊自行車,他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現在年產量超過百萬輛,他的成功靠著是他爲改善人類生活所做的努力,與他的簡易摺疊方式的設計Dahon認為摺疊自行車雖然是摺疊是非常重要點,但是自行車要先滿足好用好騎乘,才來談摺疊方式與吸引人的外觀設計, Dahon的產品線豐富,價格從低廉到高價都有,更重要的是Dahon使用了許多自製專屬的零組件,可以擁有更好的摺疊性與.騎乘的舒適性

經典優雅,摺出最小的摺疊自行車-Brompton
在同一個時期另一間Brompton也是摺疊自行車的先驅,Brompton是一間英國的品牌,由Andrew Ritchie所研發創立,並以教堂名稱所命名,Brompton在設計出原型之後,在尋求生產的過程跟Dahon一樣不順利,只能說一件開創性的產品,沒有遠見的人是看不到未來的,在當時都沒人要生產這種特殊形式的自行車,Brompton克服資金的問題後,終於開始生產屬於自己的產品,Brompton的產品以手工打造車體尤其出名,搭配優雅的車體造形與出色的摺疊設計,並搭載英國老牌Sturmey Archer內變速系統,內變速系統不僅保養容易而且在氣候不好常下雪的英國,下雪過後常會路上灑上鹽巴,外殼不鏽鋼的內變速系統更是可以達到防鏽的功能,Brompton最具差異的是,車子在摺疊後整個體積幾乎祇有輪胎大小而已,所以到今日Brompton的自行車依舊世界風行。值得一提Brompton使用的這個英國老牌Sturmey Arche的內變速公司發生過財務問題,在解決財務問題後,現在也由台灣日馳公司所持有


車體完整,高性能頂級摺疊自行車-Bridy

另一間摺疊自行車裡的頂級品牌BirdyBirdy是由兩位德國著名工業大學 Darmstadt University 畢業的年輕人 Markus Riese Heiko Muller 所創立的,在1992年由太平洋自行車林董事長在一次展覽中發現,林董事長告訴這兩位年輕人,『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come to Taiwan. 』,也開始了 Birdy 的傳奇故事,Birdy的摺疊車是一款高性能的摺疊自行車,不僅有簡單的摺疊機構,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車架並沒有因為摺疊機構而破壞,還能保持車架的完整非常不容易,而且Bridy的摺疊車前後都配置避震系統,在摺疊車的世界裡更為難得Birdy的設計師提到一個設計的完成起碼要畫至少400張的草圖,可見其設計的嚴謹度,Birdy的流線造型必須使用單體成型(Moncoque)的製造方式,這種製造方式讓車架強度提高了將近30%,車架輕了150公克,這在摺疊自行車的設計上市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Birdy的高性能與騎乘的舒適度,至今還是無人能取代


好的摺疊自行車所具備的條件
綜觀以上三間的專業摺疊自行車的品牌後,我們可以發現各個品牌擁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特色與強項,才能在今日摺疊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Dahon走的是大眾市場,以豐富的產品線以及最簡單的摺疊設計,領先整個業界,而Brompton則是可以摺出市面上最小的摺疊車,Birdy當然也不例外,以最完整的車身結構與舒適的騎乘質感,在高價小眾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從各家的摺疊圖示可以看出各中的差異,因此我們得知一輛好的摺疊自行車須具備以下幾點,
。堅固的車體結構,這會影響騎乘時的穩定度與舒適度
。摺疊機構的設計,讓收摺與展開更方便與摺疊後的體積大小
。車體減重與材質選用,讓攜帶更加便利
。使用的變速系統,讓騎乘轉換更順暢


創新設計讓自行車王國繼續發光
摺疊自行車的發明是從生活中的體驗所發現,不同的產品架構創造出不同的生活體驗,摺疊自行車在交通、健身與休閒的功能上,創造出一條傳統自行車所無法做到的事,能做到和潮流趨勢作連結,並做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去符合現今生活的真正需求,這樣的產品就會成功,這也是摺疊自行車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一件革命性的產品誕生總是挑戰眾人的眼光,從前這些自行車大廠應該沒有想到摺疊自行車會造成風潮,當時失去了與這些設計者合作的契機,在開始流行後才加入這個市場,這都是原本自行車大廠所始料未及的。而從這些摺疊自行車的發展上,不約而同都可以看出台灣對於自行車市場的影響力,在今日台灣的自行車還是世界有名,台灣號稱自行車王國,應該持續發揮這項產品上的優勢,在自行車的產業裡繼續對世界造成影響。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資料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出新藍海 By DesignWing


吃是最基本的需求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裡,一直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隨著人類不斷的進化,除了滿足吃飽的需求外,也轉變到開始追求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體驗,針對各種的食材發展出各種的烹飪方式,這追求美食的過程其實是跟設計非常相似,是一種多重的感官體驗,不只是看還要滿足再接觸後所留下的深刻體驗。不同的食材需要做不同的處理與烹調,爲追求美食的過程也衍生出各式各樣相對應的廚具來滿足需求,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然包含了各式鍋具與小家電,來滿足這烹飪的需求,可能一個簡單的烤肉烹調方式,就有各種形式的廚具來滿足他,多年前出現了一種叫旋風式烘烤爐,是烤箱以外一種新形態的小家電,這種傳統的旋風式烘烤爐大約有11公升左右,鍋身材質是使用玻璃製成,烘烤熱風是由上往下吹,由於體積很大、玻璃的隔熱效果又不好,造成食物在熱風的烘烤下,常常受熱不均,往往上面已經烤完,但下面卻還沒烤熟,如果稍為烤久一點又會太焦,而且體積大清洗與收藏都不是太方便,雖是也別於傳統烤箱以外的烤肉小家電,但使用上還是有些不方便。Philips一直在小家電市場佔有一席之地,Philips看上這項產品的優點,進而發展一種新型態的小家電,Philips不但改善了原有的問題也巧妙的避開原有的專利,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全新專利,並為這項產品取名為空氣油炸鍋AirFryer”


空氣也能油炸食物
到底什麼是空氣油炸鍋(簡稱氣炸鍋)?光看產品名稱就已經很厲害了,外觀看起來很像一台熱水瓶還是濾水器之類的產品,簡單的外觀設計、拋亮的外觀處理,看不出是跟食物有關,結果卻是一台跟油炸有關的鍋子,這項產品最神奇的是號稱是油炸鍋結果不需用到油,用空氣就可以油炸食物,真的有這麼神奇嗎?當我們深入了解後可以發現,其實他是利用熱風烘烤將食材裡面的油脂逼出,所以烘烤完的食物有如被油炸過一樣,原理其實非常的單純,說穿了與傳統的旋風式烘烤爐原理是大同小異的,Philips運用同樣的原理但在Philips的重新包裝下,立刻變成市面上全新的產品,單價也翻了三倍,Philips到底做了哪些事? 首先改良的是受熱均勻的問題,所以將體積縮小為2.2公升,並將材質改成雙層材質,來維持溫度的不流失,並針對底部受熱不均的問題下,提出全新的快速空氣調整技術(Rapid Air Technology),在鍋底增加如海星造型突起的波浪,以高速循環流動的空氣包圍食物,讓熱流可以有個往上流動的動作,再以內置的烤焗裝置極速加熱空氣,能於短時間內均勻地烹調食物,與傳統用油炸東西的方式可以減少80%油脂,在健康飲食抬頭的今日,吃要吃的健康,Philips剛好趕上這個趨勢,推出符合市場潮流的商品。



Sense and Simplicity 
Philips2004年提出全新的企業形象活動,將品牌定位為 Sense and Simplicity」,提供先進、簡單易用而且是針對消費者需要而設計的優秀產品,當然氣炸鍋這項產品也不例外,在一切都講究方便、健康的今日,氣炸鍋完全符合設定的目標,””””這三項烹飪方式,擺脫傳統需要在廚房放油去調理,一個簡單的設定動作,時間一到就完成了整個烹飪的方式。從廣告可以看出Philips與當初烘烤爐包裝的形象有大的不同,烘烤爐是設定媽媽族群在烤雞與氣炸鍋是以年輕家庭烤烤薯條跟炸雞有非常大的不同,氣炸鍋營造出給人時尚、便利的烹飪過程,拉進了年輕族群對於烹飪這件事的懼怕感,完全符合Philips所喊出的口號與給人的品牌感覺,這項產品在Philips的包裝下變成了全新的產品,誰能想到他是與烘烤爐的延續。



完美的行銷與切合需求的產品,價值提升
Philips氣炸鍋也並非沒有缺點,簡易的烹飪過程可以說是他的優點也是缺點,在簡化的烹飪過程,喪失了烹飪的樂趣,食物從生食到熟食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很美妙的過程,但是philips氣炸鍋的設計是完全看不到內部食物的狀況,所以需要常常打開看一下內部的狀況,也須不斷的去翻動夾在中間的食物,可以說是最大的缺點,但是在明確的目標族群是年輕家庭,與產品包裝行銷與創造出新的話題性後,自然去忽略了這最根本的問題。像法國T-fal的氣炸鍋 (Actifry Deep Fryer)與燦坤EUPA有個新的遠紅外線低脂旋風烘烤爐其實都是類似的設計,這兩項也都解決了Philips氣炸鍋兩個重要的缺點,不僅可以看到食物烹飪的過程,在烹飪的過程中也不斷的翻動食物讓受熱更均勻,燦坤的外觀質感甚至使用金屬材質,營造出更高質感的效果,對市場的影響並沒像氣炸鍋如此的大,也或許型態上比較像是傳統的烤箱,也或許沒有如Philips的行銷方式,也或許是上市的時間點慢了。這個部分也是台灣廠商所要學習跟注入心力的,台灣的廠商常常也很會發明,產品也沒做的比國外差,但是在產品形象包裝與情境模擬是與國外廠商還是有一段的差距,完美的行銷與切合需求的產品,產品價值瞬間可以翻倍,並對市場產生相當的影響性。不一定要像Dyson一樣,都是如此革命的產品來顛覆傳統產品的架構,但其實能滿足真正需求與開創全新的生活體驗,或許架構原理相同也可以達到與Dyson一樣的市場熱潮。

參考文獻

不用油的炸鍋?家電原理大解析!

有趣的新產品-EUPA遠紅外線低脂旋風烘烤爐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競爭力不只是來自於大量採購------IKEA
By Designwing


IKEA引起我興趣的原因除了在設計上的著墨外,還有他企業的獨特性。它既是一個家具品牌,更是一個通路品牌;它不是製造導向的公司,精確的說IKEA不自己製造,即使它百分百擁有史威武公司,畢竟還是子公司(IKEA有十分之一的產品是由史威武公司提供)而且IKEA還有超過一千家以上的各式供應商。

IKEATargetMichael Home depot這樣的通路企業,積極透過設計來與其他通路差異化與加值,在台灣相對少見,不過近期7-11積極發展7-11精選與特力在設計人才上積極尋找佈局。台灣企業內的設計團隊大多在製造導向的公司內,原因來自於台灣經濟發展初期是以低廉勞工製造優勢出發,一直延續至今天,台灣企業仍然較擅長製造方面,其中又可分為品牌與代工;台灣很多品牌企業近年來將製造分割出來,希望藉此專注於品牌上,然而,很多品牌企業仍有龐大研發製造組織,尤其集中在資訊通訊產業為主。所以,對於這樣領域的企業組織,其實我們是陌生的,加上近期出版”IKEA的真相,剛好有更多資料可供佐證。

IKEA是家具零售店?
IKEA品牌名稱的就是從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名字兩字的縮寫(I.K.),並加上他出生地埃姆瑞特(Elmtaryd)及小村莊阿干那瑞(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而來。成立於1943年,最初的時候,IKEA販賣原子筆、錢包、相框、桌巾、手錶、珠寶及絲襪等,並以低於市價的產品售價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直到1948年,IKEA開始販售家具,1953第一間家具展示間在瑞典阿姆胡特(Älmhult)開幕,這是IKEA發展的關鍵時刻。所以,從IKEA的發展歷史與現在的經營來看,的確是一家零售通路。但是IKEA在商品上的整合與著墨又是一般通路望塵莫及,這也是IKEA最大特色與競爭優勢之一。


如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在1970年代寫下的"一位家具商的誓約"清楚的闡述了他的信念"產品,就是我們的識別",文章中花了篇幅說明產品線、產品功用與品質、產品定位與品味。坎普拉堅持提供獨特精心設計的低價商品,並具體實施可行的做法來達成目標,相較於多數通路企業,透過大量採購來提供折扣的買空賣空做法,IKEA在商品上的堅持,可謂是難能可貴,也為IKEA帶來與眾不同的特色與成功。

現在的通路零售店中擺滿了各類商品,消費者可以隨意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大多數人衣櫥裡掛滿了衣服,鞋子也多到鞋櫃都裝不下了。這種商品充裕的現象,縱然以超低價促銷,仍無法刺激購買慾,消費型態由以往大量商品需求,邁向高度化、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取向。換句話說,如果不同通路零售店都賣相同商品,消費者最後決策依據可能就只有價格,而IKEA積極開發自己商品,嘉大與競爭對手間的差異化,也讓自己商品無法與其他業者比較,可以保留更大價格操作空間與利潤。





IKEA是家具品牌?
IKEA在商品上的著墨讓它有別於其他零售業者,也絕對不輸於一線的家具品牌大廠(從品牌力與商品競爭力來看)。由於IKEA直接經營實體店面,隨時面對面接觸消費者,所以在消費者需求上、品牌操作上、商品的促銷手法,都更勝於其他家具品牌,有更務實的策略與作法,如下右圖是在倫敦地鐵站的品牌行銷,旅客可等待列車的片刻體驗IKEA的產品,而且記憶深刻;左圖則是在巴黎地鐵站搭置的臨時公寓,全都是來自IKEA的商品,並且找來了五個人在裡頭實際生活上演IKEA實境秀長達六天,進入地鐵站的乘客或是觀光客都可以見到這些IKEA房客實際使用IKEA家具的情形。這些促銷手法都相當高明,消費者可以不花額外時間既可體驗產品,順便休息片刻,且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大人物

所以,在IKEA的真相裡提到:IKEA有一條座右銘是這樣"想要把東西賣給顧客,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顧客看東西怎麼用。"將各個展示間設計的就像有人住一樣,讓顧客覺得這些商品既有吸引力又相當實用,希望自己家裡也有這麼棒的布置。現在這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也很容易理解,不過在當時可謂是相當前衛的作法;像Home DepotLowe’s home improvement warehouse也都以樣品屋呈現整體配件的搭配,強調情境氛圍在室內裝潢上的呈現,而不是沿用傳統五金零售店用商品品項分類(如螺絲、門栓、把手….)。除此之外,其他家具品牌由於商品沒有如此多類別,不容易展現出像IKEA如此完整一致的設計風格,所以,IKEA不只是賣家具商品,賣的是一種居家生活概念。

還有更大的不同是,甚麼家具品牌每年會更新旗下約一萬種商品,每年還有辦法開發三千種新品,為的是甚麼?如何做到?筆者從Johan Stenebo所著的”IKEA的真相一書中可以理解通路開發眾多商品的原因,但是如何做到,可能牽涉到作者背景經驗與保密性,書中陳述並不是很多。

競爭力不只是來自於大量採購 大量採購絕對有利於零售通路對製造商的議價空間,但絕對不是IKEA採取的唯一作為。IKEA想辦法整合所有環節,以木製家具為例,從森林取得松木開始,到把咖啡桌包裝好送到顧客手裡,整合所有牽涉到的過程活動。設計重點落在材質與功能的取捨,看不到的地方能節省材料,就一定要省,但是不能因此讓外觀打折扣(個人覺得IKEA有些產品省過頭,品質不是很好) IKEA真相裡提到,拿到設計師圖面後,小組成員會繼續在製造供應商現場那裏進行設計最後確認,而且不是紙上談兵,藉此更精確掌握產品生產作業,避免因估算失誤而造成成本上揚。這是不是連我們長年在製造產業的開發團隊,有時都沒注意到的細節,IKEA一個也不放過。IKEA的家具設計或許不是最精緻優雅,但是它們時時刻刻讓自己的設計與成本、價位、生意緊密結合,這方面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IKEA 經典系列ÖGLA and LÖVET

以往,每逢銷售情況不佳,顧客減少的情形時,降價促銷成了品牌與零售業者提升業績的利器。但在消費者品味提升的現在,較低的售價以不再能吸引顧客上門了。IKEA從材料開發、商品設計、店面展示空間設計到整個型錄的印製,不斷提升商品的品味風格,強化坎普拉所說的"產品,就是我們的識別



最後結語想要摘錄坎普拉在"一位家具商的誓約"所寫的一段話來勉勵自己:只有睡著的人才不會犯錯。犯錯是積極行動、能夠從錯誤中學習的人,才享有榮譽。為了達成目標,我們必須不斷練習做決定、承擔責任,必須不斷克服犯錯的恐懼。怕犯錯,就是官僚主義的根源,也是個人和企業追求發展的敵人。沒有任何決定是絕對正確的,一個決定好壞,取決於我們花了多少心力。犯錯,是必須被允許的。只有平庸,通常也是態度消極的人,才會把時間用來證明自己沒有錯。能力好的人,總是積極進取並放眼未來。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資料
IKEA, Taiwan IKEAFANS
IKEA case study
一位家具商的誓約,英格瓦 坎普拉 Ingvar Kamprad
IKEA的真相 Johan Stenebo著,陳琇玲譯,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零售實戰讀本,山口裕著,何憶華譯
Merchandise Buying & Management, John Donnellan 著,洪瑞璘譯,于範編審
Category Killers, Robert Spector, 品類殺手,黃政瑋譯,天下出版
IKEA的小氣大財神,英格瓦 坎普拉 著,劉祥亞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