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軟體巨人的新衣裳 - Windows 8
by DesignWing



微軟最近正式宣布,Windows 8即將在本月底正式的上市跟大家見面,這對微軟來說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因為這次的Windows 8先不管一般大眾永遠搞不懂的程式架構到底做了那些改變,至少在視覺可以判別的樣式上,就完全跳脫了以往大家所認識的視窗系統了。
從微軟導入圖形化介面而告別了DOS系統以來,微軟系統經歷了Windows 3.19598ME2000XPVista,乃至於最新的Windows 7...等等作業系統,版本是排山倒海般而來,但基本上不管哪個版本,你想找Windows所有的功能就會知道要去點左下角的開始,想看時間日期眼睛就會往右下角飄去,想要使用安裝過的程式就會在桌面的那畝圖示田裡尋找各種捷徑,而遇到當機也總是會看見親切老朋友般多年如一日的藍白畫面。基本上視窗的人生不管投了幾次胎,基礎的邏輯架構是沒有太大變化的。但這次的Windows 8真的變了,不知道是否因為賈伯斯的iPhone幾乎改變了3C產業生態,讓比爾蓋茲整個被激到決定不再坐以待斃,或是自發性的覺得該是幫全世界佔有率最高的作業系統換換新血了。總之這次運用在Windows 8上的Metro UI確實有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巨大轉變。

資訊迷宮的指示牌 - Metro UI
Windows phone 7的動態磚介面( Metro UI)可說是Windows 8的前哨站,在去年就推出的WP7就搭載了最新的Metro UI,最大的特點是在桌面上會有一格一格排列整齊的色塊,上面搭著線條簡單的圖示,每個色塊都代表了一個程式或功能,有些只是開啟程式的捷徑,而有些則會是將一些即時訊息或是最重要的內容秀在方格裡(如行事曆提醒、簡訊內容),整個畫面相當的簡潔有力,跟以往微軟手機系統總是讓人覺得好像複雜與難操作了點的印象,有了偌大的轉變。

根據當初微軟釋出關於Metro UI的設計概念可以得知,整個介面架構圍繞在幾個中心思想上:(1)乾淨簡潔的視覺元素;(2)輕鬆上手的訊息中心;(3)軟硬體無縫的使用經驗;(4)生動活潑的個性化體驗等。而架構的中心思想最後是以類似地鐵、機場等場所中的指示標誌作為視覺設計的詮釋。

Windows 8這套新系統就延續了這樣的概念。這次微軟對於作業系統的改變並不只是單純的換個花俏的佈景主題就算大功告成了,而是整個資訊架構作了大幅度的重新整頓,將以往大家熟悉的視窗系統整個打掉重練,組合成一個全新的窗戶(雖然視窗這個名稱的意義在這代新系統裡,好像已經轉化成一塊塊的磁磚了)

一網打盡的企圖心
pic by engadget
目前行動裝置的三大作業系統:iOSAndroid以及看來似乎有點居下風的WP7各自佔據了山頭,在AppleGoogle這兩家虎背熊腰的公司環伺之下,看來這次微軟是想要力圖振作而祭出Windows 8這套殺手鐧了。先撇開上述微軟在設計這套Metro UI時所敘述的有那麼一點空泛的概念說明不說,到底為何微軟敢在這個三國鼎立的時代有鐵騎突出刀鎗鳴的決心呢? 我們就來看看Windows 8到底憑藉著什麼如此有自信。
  • 在這個凡事講求效率的年代裡,能夠工作、娛樂畢其功於一役是再好不過了,而剛好微軟正緊緊地握有關鍵的優勢-office這個權傾天下的套裝商務軟體,放眼iOSAndroid系統的各種App,總是對這個全球市佔率最高的商務軟體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支援,這時候本尊出來hold住全場是再適合不過的事了,如果可以在各種裝置上都完整支援office的功能,那以前不斷在鼓吹的行動辦公室才有真正原汁完原味的呈現。

  • 除了可以完整支援office之外,這次Windows 8更標榜了從PC、平板乃至於手機,都可以用同一套邏輯與配置的介面,這應該算是目前最吃的開的系統了,一個不用換裝置就得換一種操作邏輯的方式,對於微軟而言可以一網打盡各種產品,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再也不必切換腦袋的模式來適應裝置了。

  • 其實微軟早在iPad誕生前,就曾經出過觸控式的平板電腦,以及各代的觸控式智慧手機,但在市場的反應上總是少了那麼一點稱讚。原因就出在以往微軟將適合使用滑鼠操作的介面直接搬到觸控螢幕裡,導致很多操作行為不直覺也不方便,於是一直在觸控裝置裡無法擁有大批擁護者。而這次Windows 8在各種觸控式行動裝置充斥市場的當下,終於大刀闊斧的改善了整個介面,除了將以往小到需要用放大鏡才找的到的圖示及按鈕放到適合手指觸控的大小,也將版面的安排簡化,讓螢幕有個乾淨不同以往的視覺感受。




陣前先鋒 - Surface

而這次伴隨著Windows 8的發表,微軟也派出了舉著自家旗幟的大將-Surface平板電腦來應戰打響名號。不過Surface雖然宣稱搭載了Win8系統,但其實存在著兩種版本,一為ARM架構(簡單說就是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或行動通訊裝置上)Windows RT,另一為X86架構(也就是一般家用PC視窗系統)Windows 8 Pro。這兩種版本在硬體外觀上只有幾乎可以忽略的差異,而操作介面上也沒什麼差別,因為都是動態磚的介面形式,兩者最大的差異應該就在於你可以在Windows 8 ProSurface上安裝被大家罵得半死的暗黑破壞神 III來玩,但你只能在Windows RT版本上由微軟的Market Place(相當於AppleApp store)下載Angry Birds來破壞可憐的小豬。

這次微軟的新改革在市場上充滿了兩極化的反應,但其實每個系統都存在著相同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有各自想法的個體,想要讓每個人很快就習慣而且按讚的作業系統基本上是非常困難的。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朝第一次操作就上手的介面目標前進,就變成一個熱門又有挑戰性的設計作業了。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LED嘛ㄟ種菜喔!

by DesignWing

Hyundai nano garden  (2011)

全球農糧危機
20121016日為每年一度的世界糧食日,就在這個重要的日子來臨之時,全球正為了歐債問題忙得不可開交,而忽略了另一個更重大的經濟危機已悄悄發生,那就是全球糧食短缺的危機。根據聯合國的統計,現今全球4/5的經濟活動中,「天氣」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異常,使農業出現變化,生產力下降,糧食供需情況惡化;另一方面,聯合國農糧組織(UNFAO)評估,全球人口在2050年將攀升至90億人,預估必須增加70%的糧食生產,才足以供應需求,然而目前全球耕地利用率已達80%且逐漸消失當中,使得農業生產更加不易;諷刺的是美國政府在2007年,宣示了一份「10年減20」計畫,此計畫希望透過生質燃料的使用,能夠在10年內能降低汽油20%的消耗量,,而生質燃料的來源正是全球主要三大農作物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此舉更造成了政府與民爭糧的情形。因此如何適應氣候變遷,並在永續農業的趨勢下生產農作物,儼然已成為農業科技變革的首要課題。

氣候異常造成全球乾旱-農作物短收
科技島的農業契機 - LED 植物工廠
焦點回到台灣,台灣本身並非主要農業生產國,自給率只有32%;隨著工業發展,水資源匱乏,農業可用水逐年減少,甚至因為全球暖化,台灣更被列為海平面上升衝擊最大的十國之一。面臨這些問題,我們可否想像以後我們要到哪裡種田呢?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已無法因應環境與氣候的巨幅變遷,生產方式勢必要有大幅改變,
提高單位面積產能是現階段農業發展關鍵任務,植物生產工廠化則是需求下的產物。
危機就是轉機,台灣具有產業結構完整的科技業,科技廠商也紛紛提出解決方案,其中以LED廠商表現最為積極。2011年繼國際大廠Philips(飛利浦)的LED植物照明工廠成立後,Osram(歐司朗)、億光、鴻海也先後投入LED植物照明市場。

LED植物工廠
所謂植物工廠,是將高經濟作物栽種在與外部隔離的潔淨空間,在可控制環境裡以養液生產,使栽種植物一年四季、計劃性生產的科技農業新型態,運用了減少耗電的發光二極體(LED)照明設施",來取代傳統日照,以營養液的水耕栽植方式取代傳統土耕,再藉由「光量」、「光質」、「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就可栽培出無重金屬汙染、低生菌數、高品質的農作物!儘管颱風天市場菜價飆,在室內LED種菜 就沒有這些顧慮,以台北第一家都會型植物工廠:太平洋鮮活SOFR3SH為例,面積140平方公尺以多層式立體栽培生產,不管颳風下雨每月可穩定生產約1.35萬株生菜,但目前的農作物仍以萵苣類十字花科為主以及香草植物,高麗菜與胡蘿蔔則還在研發階段。無論如何,植物工廠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而且積極的嵌入我們的生活場域裡頭。

開心農場家庭化-建築與設計的新思維
近年來國內外建築業掀起綠色建築風潮,在硬體上各種節能節電的配備已經不足為奇,取而代之的則是將農場或是菜園納入居家的設備規劃當中,像是Hyundai 推出奈米花園的概念(kitchen nano garden),導入在廚房的空間與設備,整合流理台的水源過濾系統、堆肥與冰箱,自然成為一個農作物所需的生長循環,讓你隨時都可以享用無毒又新鮮的生菜沙拉。
Kitchen nano garden
國內建築業者則是以太平洋建設為優先導入者,他一反常態設置健身房游泳池的公共設施想法,將植物工廠以各種不同的大小型態設置在建案裡,有社區型植物工廠並設置公共廚房、發給會員卡,在周末教導婆婆媽媽們烹飪技巧與種菜心得,並藉由服務平台提供智慧、生活、健康等知識;另外,它也發展適合居家空間的酒櫃型、冰箱型等小型種菜機,也考慮了如果不想種菜的族群,也可以有植物牆的產品,讓空間宛如一個迷你森林花園,營造屬於自己的開心農場。

家庭用小型種菜機
垂直農場與城市再造
在地球面臨了耕地逐漸減少,綠地逐漸消失之際,拜新的科技與建築工法之賜,城市的水泥叢林將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垂直農場與都會森林,它將提供給我們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生產食物,而且保護糧食作物不受不可預期及有害的天候所影響。透過植物淨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過濾髒空氣;具備廢水回收的過濾系統,方便住宅民眾灌溉植物,而排列緊密的植物不會讓陽光直射於室內,能有效的降低室內溫度,同時也解決了都市噪音的困擾。無論是米蘭的「Bosco Verticale」垂直森林住宅,或是東京最大的屋頂農場-台場的DiverCity Tokyo現今的城市再造方式無不依循此概念,透過科技農耕的植栽技術,讓綠地得以三維化的方式再生。傳統農業發展由氣候所左右的時代已經是過去式了,而新的農業科技,將帶給我們更好的環境與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Bosco Verticale, Milan


參考文獻
5.    248農學市集
7.    文章圖片來自Google Search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真正深入生活的設計,才是好設計by DesignWing


少子化帶來商機
人口為國家、社會的經濟命脈來源,近幾年來人口生育率、人口結構產生巨大轉變,多數國家擔憂的不再是人滿為患的問題,而是少子化、高齡化所帶來的新衝擊,少子化的現象衝擊著各行各業,因為他代表的是人口的減少,從教育環境到消費市場都面臨著重新洗牌,也因為小孩變少了,現在的父母會更聚焦在小朋友身上,不管吃的、穿的、用的都比過去那個年代更講究,每個家庭的普遍現象大多都是一個到兩個小朋友,父母更願意花錢在小朋友的身上,挑選嬰幼兒用品變成是每個新手爸媽新的消費行為。一個初生兒從出生到成人,要歷經許多成長學習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商品與器材去對應,來滿足每個階段的基本需求,也因為如此造就出嬰幼兒市場龐大的商機,在這廣大的市場裡這些嬰幼兒用品的廠商無不卯足全力爭取新手爸媽的青睞。


尋找心中那份幸福感與高品味
在目前嬰幼兒商品的市場裡,以日本與我們的文化、生活型態最為接近,所以日系的品牌也最多人使用與挑選,在眾多品牌裡絕對會知道Combi這間日系品牌,他的商品別涵蓋非常的廣,小從奶瓶、奶嘴、清潔劑大到兒童推車、安全座椅等等,Combi這間公司應有盡有,只有你想的到嬰幼兒需求,Combi絕對不會缺少,Combi其實一開始也不是以嬰幼兒商品為主,而是以醫療器材為主,早期在為了增加公司能在樹酯材料的加工銷售與製造經驗,吸收合併Mimatsu化學株式會社,而開啟了長達半世紀的奶瓶便器餐具的事業,Combi的品牌名稱是希望與有緣人「配合」的「Combination」而縮寫成「Combi」,希望成為母親與嬰兒的夥伴企業,所以Combi發展至今,除了在嬰兒用品器具服飾玩具外,也跨足到公共場所嬰幼兒使用器具,確實做到了企業的經營口號,從Combi的產品可以感受到他所要創造的那份幸福感與高品味的產品特質,仔細深入研究看到Combi對於嬰幼兒安全保護上所做的各項測試,另外也看到他在於產品設計上所花的心思,從不同觀點去研究開發驗證產品。


創造全新生活感受的設計師
Combi在成立一個新的以高品質生活為出發點的新系列”Baby label”,找上了知名設計師柴田文江為他設計一系列的產品,柴田文江在東芝服務了11年出來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Design Studio S,他的設計帶著圓潤的型體與豐富的情感在裡面,從許多的作品都可以發現有別於一般的傳統產品造型,在他的設計之下,創造出了全新的生活體驗。CombiBaby label系列當然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給嬰幼兒使用的產品並不是印上了卡通圖案就是嬰幼兒使用,而是從嬰幼兒的行為模式到顏色的喜好去進行設計,嬰幼兒從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需要的產品,柴田文江的設計可以讓一項產品適用到嬰幼兒的每個階段,這是他非常成功的部分。


從這個嬰幼兒便器可以看到,他將外型設計成可愛蝸牛的型態,第一階段嬰兒可以在客廳或任何場所像遊戲一般如廁,等他漸漸長大的第二階段馬桶座可以分離裝在大人的馬桶上,在同時便器的身體可以轉變為腳凳,方便小朋友跨腳,到了第三階段這個腳凳可以當成板凳功小朋友使用,所以這項產品可以陪小朋友度過他成長的歲月,再加上他特有的溫暖配色,真的是一項非常食用高質感的產品。


另外這個嬰幼兒餐具系列,在使用了雙料半透明材質營造出有如糖果般的粉嫩色彩,並針對嬰幼兒的使用模式做了研究,創造出了不同的握持方式,也別於以往小朋友餐具的設計,也是一項非常貼近使用的產品,下圖可看出他與一般的餐具的差別


另外一項產品是Combi另一個水杯teteo系列,這項產品設計在於同一個壺身可以利用更換頂部不同的吸頭來滿足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方式,看似簡單的產品但其實做了許多研究與觀察,才能得到的結果。



體驗過的生活才做出好設計
柴田文江的作品總是充滿著豐富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他是真正體驗過而設計出的作品,而不是空有一個美麗的型體而已,產品的對象其實是人們的生活,設計出的產品就是要讓人們真正的體會生活,滿足每日的生活。從使用他設計的產品真的會感到那一份溫暖而且貼心的感覺在裡面,而不只是擺在家裡的高價裝飾品而已,設計品有分成好幾種,有一類是值得收藏的好設計,有一類是貼近生活實用的好設計,另一類則是可有可無的多餘設計,從許多國內外的設計展覽都可以觀察到,而柴田的作品是真正做到貼近生活的好設計,他所創造的是使用需求,而不是自己為美化自己做品所說的故事,每個人都要認真面對自己的設計,期望每位設計師都能設計出對社會有價值的設計。


參考文獻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為什麼每家企業都需要CDO (Chief Detail Officer)

圖片來源:France53  . . . u t i n a m . . .

日前報載核四廠一號機電氣工程「錯用」金屬導線管事件,讓台電遭原能會裁處三級違規並罰款十萬到五十萬元,原能會同時要求台電全面拆除重裝符合安全規定的金屬導線管。新聞中提及,「台電應該不是故意犯錯,而是龍門(核四)施工處和相關廠商「智能不足」、對輻射一無所知,才造成這起事件。......台電和廠商還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英文看不懂,錯誤解讀美商奇異公司設計圖和施工規範。」

姑且不究為何智能不足對輻射一無所知的施工廠商可以承包核四工程,也不究五十萬的罰款之外,還要從納稅人也就是你我口袋中再掏出上億元的的拆換經費是否合理,台電荒腔走板的錯用金屬導管事件,顯示出他們真的亟需聘僱CDOChief Detail Officer)來解決這攸關全島人性命的重大問題。

英國奧美副總暨創意總監Rory SutherlandTED演講時,呼籲每家企業都應該設立CDOChief Detail Officer「細節總監」。所謂CDO「細節總監」並不是吹毛求疵地去查探行政流程枝微末節綠豆大小事,而是去關注不需要花大預算,但能改變大局的小細節(是的,重點請劃在「改變大局」四個字)。

以上述台電事件為例,若問題真的出在智能不足錯誤解讀美商奇異公司設計圖和施工英文規範,那麼當初或者將文件好好翻譯和奇異公司共同釐清規範,並在施工的細節和流程上多加注意,也許有機會避免此一問題。


魔鬼就藏在細節裡的第五航廈症候群

每個人都知道「魔鬼就藏在細節裡」,但「知」「行」能否合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ory Sutherland舉英國倫敦希斯路機場(London Heathrow Airport)為例,當初耗資鉅額的第五航廈初完工時,第一眼看來確實壯麗非凡,然而這一切美好的印象隨著你走入新航廈後開始逐漸煙消雲散:

「走出機場的入境關口後,你看到眼前有一個標明「列車」的大型黃色指示牌,於是你跟著指示牌走上幾百碼,搜尋著新的指示牌,你希望在前方找到另一個黃色的「列車」指示,但錯了,下一個指示牌其實是藍色的,而且在你左邊,上面寫著『希斯路機場快線』。」

這例子顯示當今組織機關處理重大問題或專案時,表面上看來都能妥善解決,但一旦檢視到細節問題諸如指示牌的使用者介面,就處理得糟糕透頂,而對細節的輕忽往往將造成災難。(註1Rory Sutherland將此一現象稱為「第五航廈症候群」,而我們生活週遭有多少「第五航廈症候群」的案例呢?信手拈來可能不勝凡數。

獨特的用戶體驗 來自對細節的苛求

若要票選全球十大CDOChief Detail Officer,名單裡應有蘋果已逝的執行長Steve Jobs,因為專注於細節(甚或到了偏執的程度),造就蘋果的獨特品牌個性。在蘋果行銷部大樓的創意工作室裡,有個四周都有牆圍著的安靜角落,那地方是包裝室。相較於軟體設計或者硬體製造等複雜任務而言,包裝對於許多公司來說可能是無足輕重、甚至可以外包的小事。但蘋果不同,他們把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投注在產品的包裝上,包裝室戒備森嚴,進出都需要證件,在裡面工作的包裝設計師會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從事世界上最平凡無奇的工作拆盒子。

在這個隱密的實驗室裡,放著幾百個iPod的原型盒,唯一的功能就是讓設計師體驗當消費者拿起盒子、第一次打開他們的新玩具時,會有什麼感覺。設計師可能會為了一個小小的指示標籤(告訴消費者要撕開包裝盒上一個透明沒有邊框的貼紙),去試驗成千萬種箭頭、顏色和膠帶。這一切試驗只為了塑造一種感覺:

「當盒子慢慢打開,讓人引頸期盼,感覺自己將要見到一個又棒又漂亮的東西,一個你已經一直看到報導,聽大家講很久的東西,一個你看過賈伯斯談論和展示的東西。就是要讓人有那種感覺,那種關注細節的感覺。」

在蘋果眼中,所有的產品不只是電子產品,而是藝術品,唯有苛求於細節,才有出類拔萃的結果,如果將產品比擬作一齣戲,那麼包裝可謂是高潮的揭幕,是獨特用戶體驗的起點,一切都必須完美。

用對字體 可以救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年紀實驗室」(Age Lab.),近日發表了一篇報告說明汽車內裝所使用的字體,如何影響駕駛安全。實驗室的科學家說,20世紀以來後50年,汽車內部的操作與裝潢沒有什麼變化,但近十年的數位技術發展到了車內,儀錶、顯示幕、GPS,使用的文字越來越多,甚至到了干擾的程度,讓駕駛人分神,影響駕駛安全。最好的方式是不用文字,如果要用,要用容易辨識的字體。

第一行字體不論是筆畫空間、字母距離、形狀和字型比例都比較難辨識。
第一行字體是Square Grotesque,第二行叫Humanist
實驗室與有100多年字體設計經驗的Monotype Imagining公司合作,並請來8236歲到75歲實驗對象充駕駛人,這些受測者坐在一輛改裝汽車的模擬器駕駛座,車前的活動影片是高速公路,汽車以104公里的時速模擬行駛,車內放一個7吋觸控式顯示幕,分別用Square GrotesqueHumanist兩種字體顯示文字,駕駛人依指示在閱讀顯示幕然後手觸回應。
實驗結果顯示,發覺兩種字體對女性駕駛人的區別不大,對男性卻有顯著的區別,回應第二種字體 Humanist)的時間比第一種字體(Square Grotesque)縮短了十分之一。十分之一聽起來不多,但瞄視行駛中汽車的畫面文字,以高速公路時速100公里計算,每秒鐘就行駛28公尺,視線離開道路一秒鐘、甚至半秒鐘,都可能發生事故。(2)


從電子產品到汽車甚或國家級工程,重視細節更象徵著不管在產品或工程開發的哪個環節,你都真心關心使用者。細節可以創造浸營在藝術中的美感體驗,有時甚至是救命的關鍵,Rory Sutherland認為今日組織中位高權重者往往擁有鉅額預算,一但有了鉅額預算,解決問題的眼光就會放在比較昂貴的作法上,往往去思考所謂「策略性」的問題而忽略了小節。事實上,很多令人眼花撩亂、成本高昂的解決方案完全可以用更簡單有效而實惠的方法替代,關鍵就是看到改變大局的小細節。



註1. 英國機場管理局後來採納了Rory Sutherland的建議,針對上述問題做了改善。
註2. 動腦新聞,【創意】字體設計可以救命?,那福忠
An Evaluation of Typeface Design in a Text-Rich Automotive User Interface, 
MIT Age Lab.

參考資料

Rory Sutherland: Sweat the small stuff
Rory Sutherland: Perspective is everything
《蘋果內幕》,Adam Lashinsky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