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模組設計帶來無限可能by DesignWing



講求時效,簡化過程
去年發生令人震驚的日本大地震,地震所引起的海嘯對日本造成毀滅的破壞,許多房舍道路在一夕之間通通被夷成平地,對許多災民來說從那刻時,就是一條漫長的重建過程,什麼樣的方式是可以快速重建,可以縮短建構的時間?今年G-mark best 100的獲獎作品裡,有個木造臨時住宅的案子獲獎,這個臨時住宅的設計考量非常全面,以當地最盛產的木材為住宅材料,不僅達到就地取材的想法,也充分發揮木材製作的簡易性、對溫度控制的斷熱性、以及木材是最好的結構材,為了縮短製作的工期,這個臨時住宅採用模組式設計方法,利用相同單元的方式進行複製,製作上可以相同部件重複製作,再分別組合起來,簡化了在施工上的複雜度,就連室內木工家具也採模組式設計,可依住的需求去進行調整變化,這種模組式的設計,使用之後也可以拆掉移到其他之後有需要的地方,避免資源的浪費。


模組式的設計其實就是使用相同製作好的單元,可以在現地重新組裝組合起來,簡化整個建造過程時的複雜度,模組式的設計更廣泛運用在許多房屋、公共建設、室內家具…..等等。


模組帶來生命力
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因為單元體都一樣會覺得模組帶來的是無聊與單調,但其實不然, Y Design office 為香港設計的概念集合住宅,房子形狀像是貨櫃長條形狀,單元體分成從XSXL不同尺寸的幾種模組,居住者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大小,最有趣的部分每間房子的使用期限大約30年,而每隔5年可以將你的位置調離原本的位置,你的鄰居不會是一樣的,可以不斷有新的社交活動與新的視覺體驗,而且你的房屋景觀也會隨著位置改變而有新的景色,這樣的住宅感覺是有生命的一直替換循環,這種抽取式的住宅想法,房子在使用過後還可以更換新的單元,這樣的生活型態的改變借助於模組式的設計方法,模組式的設計不全然只是無趣與單調。


預鑄模組、克服地形
以目前的大型公共建設、橋樑、高架橋的建設,也是採用預鑄的形式,先在其他地區先製作好一截一截的形式,載運到現地組裝,減少在現地灌漿的耗時工作,
現場人員只需要負責組裝,負責預鑄的人員也只需要按照尺寸製作,尤其大部分安裝的地方都不是非常方便的施工,以高架橋來說在車水馬龍的地方施工更加的不容易,以橋樑來說很多都是跨海的形式,要在海上施工更是不容易,以這個蘇丹的大橋為例,由於當地的四季河道水量差距很大,所以需要利用低水位時方便施工,河道又有200公尺寬,於是選擇了懸吊式模組化設計方式,以每個16公尺長的橋面拼接而成,每個模組大小相同利用吊掛方式完成,減少了現地施工的複雜天候狀況,讓模組的優勢發揮到淋漓境致。


模組設計無所不在
模組式的設計也大量運用在家具設計上,如Marc Newson所設計的塑膠床架,利用相同模組堆疊可以堆出單層、雙層或多層的床架需求,以及許多模組設計在家同中出現。



我們在裝潢房屋時在家具選擇上常常會需要選擇木工製作家具還是選擇系統家具,這種常聽到的系統家具,最先使用於辦公室空間的隔間與桌面,利用相同模組依照現地組合排列,隨時可以做增加與移除的動作,非常的便利與彈性,漸漸衍生到家具空間的系統家具,這種系統家具本身擁有許多固定的尺寸,依照現地的尺寸排列組合,不再需要木工現地的裁切,取而代之的只需要做組合的動作,最重要的是這些系統家具是可以隨著搬家而拆卸移動,不像傳統木工施工完後就無法做移動的動作,系統家具對於環境生態的改善有著不小的助益。



模組不再只是單調,帶來的是組合的彈性與多樣化,只要設想多一點保留變化的可能性,對於空間的營造搭配、製作簡化與開發成本的節省都有很大的幫助,好的設計就是比人多設想一點。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資料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男士們的極光計畫-電鬍刀 by DesignWing

照片來源:http://www.fordesignworks.com/

鬍子是每個男生從男孩變成男人一個明顯的特徵之一,鬍子生長的速度會因每個人的基因、體質而有所不同,所以刮鬍子就跟刷牙一樣發生的頻率非常高,這是男人的專屬行為。早期人們刮鬍子會用剔刀再加上刮鬍泡沫來潤滑皮膚,尤於刀鋒必須保持是鋒利的,不然刮起來會不乾淨甚至是不舒服,所以常常需要去磨刀已保持刀子鋒利,在當時刮鬍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在十九世紀初有位吉列(King C. Gillette)先生發現了這些問題,於是率先提出可替換式刀片的做法,讓刀子可以常保鋒利,隨後另一位發明家舒適(Col. Jacob Schick)先生,利用在軍中服役期間的經驗,發明了如步槍子彈一般的可替換刀片,不用再去磨刀而使用用過即丟的方式,這兩間也就是目前手動刮鬍刀市場最大的兩間廠商,可想見在手動刮鬍刀市場他們是何其激烈競爭經過這一百年的歷史。


電動刮鬍刀的出現
可換式刀片的手動刮鬍刀改善了刀片鋒利這件事,但是刮鬍子還是需要有潤滑的泡泡讓刀子滑動更加滑順,刮鬍子這件事還是停留在定點使用,而且有些人在使用刀片刮鬍之後,皮膚常會有不舒服的現象,舒適(Col. Jacob Schick)先生除了在可換式刀片刮鬍刀上有偉大的成就外,更是電動刮鬍刀的創始人,1930年代電動刮鬍刀的出現改變了原有刮鬍的方式,Schick利用原有的除草機系統加以改良,利用兩片刀片來回往復的電鬍刀設計,電鬍刀的出現最大的差別在於刮鬍由濕式改成乾式,不再需要在有水的地方刮,可以將刮鬍刀帶出門隨時隨地都可以刮,刮鬍刀進入全新的革新世代,之後PhilipsBRAUN也陸續發明了不同刀頭形式的電鬍刀,這兩間公司稱霸於電鬍刀的市場,也和手動刮鬍刀市場裡的吉列與舒適一樣,彼此相互激烈的競爭,在每年父親節前都可以看到PhilipsBRAUN是如何的在促銷他們的產品,讓我們看看這兩間的產品有什麼不一樣。


Philips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a Close and Comfortable”
Schick開啟了電鬍刀的歷史,Schick的電鬍刀設計啟發了PhilipsAlexander Horowitz, Horowitz隨及研發出外觀看似圓盤的全新螺旋式的刀頭設計,這種刀頭設計將體積縮小到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小,提供更佳的移動性,並比原有設計有更佳的舒適感覺與安全性,Philips這個創新的刀頭設計,讓Philips領航電鬍刀市場八十年,隨著時間與流行潮流不斷推陳出新演進出新的電鬍刀,圓盤刀頭始終沒有改變,從單刀頭、雙刀頭到多刀頭的設計,這圓盤螺旋式的刀頭就是philips獨一無二的特色,刀頭的設計原理不曾改變。當然Philips也在電鬍刀產品作了許多努力,為了讓刀片與臉部作最緊密貼合,而衍生出浮動刀頭與多刀頭之間相互搭配來達到與臉部貼合的設計目標,並針對不同毛髮在刀具上設計不同孔位來除不同位置的鬍渣,看似簡單的小小的刮鬍刀頭,背後隱含了許多設計的結晶在內。


BRAUN  “Ultimate shaving performance and skin comfort”
BRAUN的電鬍刀發明也發生於30年代,但當時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至於在50年代才推出,整整晚了Philips15年,BRAUN的刀頭設計採用橫向往復波動方式,刀頭外面再覆蓋一層金屬薄片,這種方式其實與Schick電鬍刀方式有點相似,BRAUN這種刀頭形式包留了傳統刮鬍的方式,也提供更多的安全與防護,刮鬍方式更直接與深入,所以一推出也引起市場的迴響,在電動刮鬍刀很快的就佔有一席之地,這種刀頭設計也是目前最多電鬍刀廠商使用的形式。BRAUN的設計受到當時Less is More的設計風潮影響下,推出一系列經典又富質感的產品,當然也有幾款電鬍刀產品經歷過這段風潮,也樹立日後BRAUN電鬍刀給人的印象,相較於現在的產品,當時的這些德式簡潔的設計,在今日來看更富有品味與質感更值得珍藏。


電動刮鬍刀的設計特點
今日的電鬍刀已經有相當多的廠商加入製造生產的行列,也對刮鬍這件事有更多的設計與發展,可以看出目前電鬍刀所強調的設計特點:
 提供如傳統刮鬍刀一樣乾淨深層的刮鬍效果
 針對臉部各種區域的毛髮提供不同刮除方式
 刀頭與臉部完全貼合的設計
 人體工學形體設計與雙料材質的使用,提供更好的握持性
 乾濕兩用與水洗清潔設計
 可續電使用,增加電鬍刀敵動的便利性


經典或許可以重現

雖然電動刮鬍刀也已經發展非常多年,還是無法取代手動刮鬍刀的市場,還是非常多人喜歡傳統的刮鬍方式,原因應該有很多,可能有一種是電動刮鬍刀還是無法刮到如手動刮鬍刀的徹底,(雖然刮如此乾淨其實敏感肌膚是不舒服的),另一種是有些人喜歡刮鬍子這種性感的儀式性行為,所以還是有很多人喜歡使用傳統刮鬍刀,但無論如何電動刮鬍刀其實已經瓜分掉傳統刮鬍刀一半的市場了,電鬍刀所擁有的便利性與有別傳統刮鬍刀不同的使用情境,對於忙碌的現代人已經開創出無法取代的特殊市場。PhilipsBRAUN在小家電市場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在電鬍刀市場也是分據一方,有些人喜歡Philips的浮動式多刀頭的設計,有些人喜歡BRAUN直接又大面積的刮鬍設計,但可以看出目前這兩間公司所設計的方向都是非常的科技感,造型非常的流線,或許是現在的設計潮流,但回顧過去過去的產品,可以發現有許多的產品系列,其實是非常有質感、造型非常簡潔,可說是非常經典的產品,如果可以像數位單眼相機推出許多復古的機種,或許會重新吸引眾人的目光,創造出全新的話題性,這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來源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出新生活 
By DesignWing


從交通工具到 4+2輪的休閒生活
隨著2012世界末日年的到來,人們開始省思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地球資源開始枯竭,地球環境遭受破壞,生活應該如何跟著環境而改變人們總是在得到了教訓之後,才能夠真正去做一些改變。早在七O年代第一次石油能源危機的發生,讓人們體會到能源的珍貴與重要性,石油缺乏首當其衝是交通運輸的衝擊,人們開始去想如何節省能源與改變交通方式等各種解決方式。除了對汽車種類由大車轉變為省油的小車,或是改搭大眾運輸系統積極做法外,也開始去想想除了開車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交通方式,可以對節省能源帶來貢獻。早期人們使用自行車來當成交通工具,自行車是一種低碳無污染的通勤方式,但是自行車所能通勤的距離相對來的近,而有些大眾運輸離自己居住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摺疊自行車剛好滿足了這個需求,既可以帶著走,又可以隨時隨地陪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非常的便利。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開始講求健身與運動的需求,自行車也跟上這個潮流,從原本的通勤工具轉變為健身工具,你可以選擇在室內運動的腳踏車等運動器材或是真正騎成自行車享受速度與汗水,在最近樂活風氣的興盛,更是將自行車當成健身工具提升為休閒工具,你可以載著你的自行車到你想去的地方,享受4+2輪的全新生活體驗,摺疊自行車更是不可或缺的產品需求

談到摺疊自行車一定會想到DahonBirdyBrompton…….這些專門在做摺疊自行車的品牌,DahonBrompton都是在7O年代所誕生,Birdy則是屬與90年代新興的品牌,這幾個品牌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在摺疊方式結構強度騎乘舒適性,都有非常深的著墨,也為什麼能到今日還屹立不搖的主要因素,讓我們看看這幾個品牌產品之間有哪些特色

市佔最高,最簡易摺疊的自行車-Dahon
 Dahon這個品牌幾乎與摺疊自行車畫上等號,Dahon名字是用創辦人David Hon博士的名字取名而來,這位Hon博士原本是位雷射光專家,在美國政府機關工作,但他所學完全運用在戰場上傷害敵人,與改善人類生活毫無幫助,剛好遇到能源危機時期,常常看到許多人因為限油而大排長龍去加油,於是開始利用閒暇之於,在自己車庫裡研發摺疊自行車,在1982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台摺疊自行車,由於摺疊容易也獲得非常多的獎項,但是在找廠商生產的過程上卻四處碰壁,Hon博士爲了實現他的理念,放棄了他原本的工作,並籌集三百萬美金,搬回台灣自己設廠開始生產摺疊自行車,他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現在年產量超過百萬輛,他的成功靠著是他爲改善人類生活所做的努力,與他的簡易摺疊方式的設計Dahon認為摺疊自行車雖然是摺疊是非常重要點,但是自行車要先滿足好用好騎乘,才來談摺疊方式與吸引人的外觀設計, Dahon的產品線豐富,價格從低廉到高價都有,更重要的是Dahon使用了許多自製專屬的零組件,可以擁有更好的摺疊性與.騎乘的舒適性

經典優雅,摺出最小的摺疊自行車-Brompton
在同一個時期另一間Brompton也是摺疊自行車的先驅,Brompton是一間英國的品牌,由Andrew Ritchie所研發創立,並以教堂名稱所命名,Brompton在設計出原型之後,在尋求生產的過程跟Dahon一樣不順利,只能說一件開創性的產品,沒有遠見的人是看不到未來的,在當時都沒人要生產這種特殊形式的自行車,Brompton克服資金的問題後,終於開始生產屬於自己的產品,Brompton的產品以手工打造車體尤其出名,搭配優雅的車體造形與出色的摺疊設計,並搭載英國老牌Sturmey Archer內變速系統,內變速系統不僅保養容易而且在氣候不好常下雪的英國,下雪過後常會路上灑上鹽巴,外殼不鏽鋼的內變速系統更是可以達到防鏽的功能,Brompton最具差異的是,車子在摺疊後整個體積幾乎祇有輪胎大小而已,所以到今日Brompton的自行車依舊世界風行。值得一提Brompton使用的這個英國老牌Sturmey Arche的內變速公司發生過財務問題,在解決財務問題後,現在也由台灣日馳公司所持有


車體完整,高性能頂級摺疊自行車-Bridy

另一間摺疊自行車裡的頂級品牌BirdyBirdy是由兩位德國著名工業大學 Darmstadt University 畢業的年輕人 Markus Riese Heiko Muller 所創立的,在1992年由太平洋自行車林董事長在一次展覽中發現,林董事長告訴這兩位年輕人,『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come to Taiwan. 』,也開始了 Birdy 的傳奇故事,Birdy的摺疊車是一款高性能的摺疊自行車,不僅有簡單的摺疊機構,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車架並沒有因為摺疊機構而破壞,還能保持車架的完整非常不容易,而且Bridy的摺疊車前後都配置避震系統,在摺疊車的世界裡更為難得Birdy的設計師提到一個設計的完成起碼要畫至少400張的草圖,可見其設計的嚴謹度,Birdy的流線造型必須使用單體成型(Moncoque)的製造方式,這種製造方式讓車架強度提高了將近30%,車架輕了150公克,這在摺疊自行車的設計上市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Birdy的高性能與騎乘的舒適度,至今還是無人能取代


好的摺疊自行車所具備的條件
綜觀以上三間的專業摺疊自行車的品牌後,我們可以發現各個品牌擁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特色與強項,才能在今日摺疊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Dahon走的是大眾市場,以豐富的產品線以及最簡單的摺疊設計,領先整個業界,而Brompton則是可以摺出市面上最小的摺疊車,Birdy當然也不例外,以最完整的車身結構與舒適的騎乘質感,在高價小眾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從各家的摺疊圖示可以看出各中的差異,因此我們得知一輛好的摺疊自行車須具備以下幾點,
。堅固的車體結構,這會影響騎乘時的穩定度與舒適度
。摺疊機構的設計,讓收摺與展開更方便與摺疊後的體積大小
。車體減重與材質選用,讓攜帶更加便利
。使用的變速系統,讓騎乘轉換更順暢


創新設計讓自行車王國繼續發光
摺疊自行車的發明是從生活中的體驗所發現,不同的產品架構創造出不同的生活體驗,摺疊自行車在交通、健身與休閒的功能上,創造出一條傳統自行車所無法做到的事,能做到和潮流趨勢作連結,並做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去符合現今生活的真正需求,這樣的產品就會成功,這也是摺疊自行車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一件革命性的產品誕生總是挑戰眾人的眼光,從前這些自行車大廠應該沒有想到摺疊自行車會造成風潮,當時失去了與這些設計者合作的契機,在開始流行後才加入這個市場,這都是原本自行車大廠所始料未及的。而從這些摺疊自行車的發展上,不約而同都可以看出台灣對於自行車市場的影響力,在今日台灣的自行車還是世界有名,台灣號稱自行車王國,應該持續發揮這項產品上的優勢,在自行車的產業裡繼續對世界造成影響。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資料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過去的傳奇~今日的經典


談到流行時尚一定不能錯過義大利設計,而說到義大利設計會有什麼從你腦中飄過?是頂級超跑MASERATIFERRARI,男人夢想的機車DUCATI,老牌燈具廠ArtemideFLOS,家具設計的MAGIS、Kartell還是頗具創意的設計品ALESSI,從精品到生活用品大概有一整串知名的品牌,每個都是世界非常知名的頂級品牌,有非常多經典的好設計,但一般人對於這些品牌或許就僅侷限於欣賞與讚嘆,跟自己的生活好像扯不上關聯,義大利設計沒幾個人真正去感受過。但其中有個義大利國民品牌他的經典設計早已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每個人小時候就已經知道,在爸爸那個年代他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可以說在當時能站在上面是一件多麼帥氣拉風的一件事,這個品牌早已深植在每個人心中,他就是Vespa





一件革命性的產品出現-Vespa,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Vespa1946年在米蘭"salone del ciclo e del motociclo" 這個機車展中第一次發表,第一部量產車到現在已經超過60個年頭,在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Piaggio公司從原本是一間生產飛機與飛艇的公司﹐想轉做好騎、多數人都負擔的起的摩托車,在時空背景多重因素下Piaggio公司老板Enrico Piaggio 就請當年設計直升機的 Corradoni D' Ascanio這位航空工程師來開發這個產品,由於設計出的金屬車體非常像一隻黃蜂造型,所以取名為Vespa也就是義大利文黃蜂的意思。


"Not just a scooter, a way of life"
Vespa的出現絕非偶然,和當時的時空環境與設計師本身的背景有著極大的關係,以當時的周遭環境其實路面並沒有非常的平坦,常會有破胎以及鏈條鬆脫的狀況發生,再加上在下雨的天候騎機車衣服常會搞得非常的髒,所以在當時騎機車常會搞得灰頭土臉,不同背景的設計師對問題的看法或許相同但解決問題的方式常常不同。Corradoni D' Ascanio出生於1891年本身就是學習工程方面,在1925年他創辦了一間公司專門在做航空器設計,在1931年他被找來設計Vespa,所以他的專業與一般設計師就不盡相同,從他的角度來看機車這件事自然就會激出不一樣的火花,在針對破胎的這個問題上他使用了有如飛機起落架的單懸臂的方式,讓破胎時更容易更換輪胎,對於機械結構則改變了鏈條帶動的驅動方式,改為直接驅動的傳動方式,在造型上很自然的運用流體力學流暢的車體,有如飛機一般金屬打造的鐵製車殼,將整個機械完美的整合在鐵皮之內,這就是Vespa最革新的部分,完全顛覆了傳統機車的架構,Vespa的出現改變的不只是全新的機車造型,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當然Vespa可以在世界發酵引發熱潮,好的行銷也功不可沒,1953的經典電影「羅馬假期」裡面,奧黛麗赫本與葛雷哥萊畢克就是騎著1951年款的Vespa,經歷一場浪漫的羅馬之旅,將Vespa這項優美的產品結合美麗浪漫的故事,塑造了俊男美女騎乘帥氣機車的夢幻畫面,催化了Vespa在人們心中優雅浪漫的感覺,這就是同為義大利出品的機車蘭美達(Lambretta)所無法比擬的。


設計語言的延續
Corradoni D' Ascanio這位Vespa的發明人1981年去世,在他主持Vespa設計的50個年頭裡,他的作品超過130個不同的車型,對於Vespa設計的延續功不可沒,隨著時代的進步,不管是機械結構的演進還是流行風格個轉變,對於Vespa這個經典品牌他的精神與產品的識別是不會改變的,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Vespa,從中可以整理出幾個Vespa專屬的特色:
l將機械完全包住的scooter架構已經是Vespa的代名詞。就像隨身聽同等於Walkman一樣
l有如飛機板金的金屬打造的流線車體
l懸吊系統的不斷演進,Vespa前輪還是維持飛機起落架的單搖臂式設計

l座椅下方還是維持C型的造型特色

l體中央骨架隆起的造型特色與腳踏區域條狀的突起處理
l機腹與機尾造型保有Vespa(黃蜂)蓬起造型特色,儘管市面有許多模仿Vespa的蓬起造型語彙,但少了原創精神永遠不會是Vespa
l維持一貫有如黃峰身上線條的條狀散熱孔型式
l車頭有個小鼻頭的進風設計


引領設計潮流
Vespa的設計裡可以看出整個交通工具設計風格的演變,設計就是這麼奇妙的一件事,可以看到這些同個時期的交通工具,彼此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舉例同為經典設計的德國國民品牌Volkswagen Beetle ,在同個時期與Vespa之間的風格其實很接近的,這些經典設計不僅保有本身產品語言的延續,也與世界潮流是相互接軌,這也是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一直活在人們心中,永遠可以傳承下去的原因之一


流行與復古並存
什麼樣的產品可以成為經典?什麼樣的經典可以永遠流傳?從Vespa的身上我們找到了答案,Vespa對人們來說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對機車騎乘的看法,原來騎車也可以如此的優雅,不管你是單獨騎乘還是騎著你心愛的女友,不管你是穿著西裝還是穿著休閒的T恤,都可以騎出自己的品味,這也是Vespa所提供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對於每個Vespa車迷來說,心中有款自己最愛的車型,不管你是哪一代的Vespa通通都是Vespa,或許你喜歡追求潮流,或許你喜歡復古懷舊,你可以打造你自己獨一無二的Vespa,這就是Vespa最迷人之處,對於義大利設計來說,Vespa絕對是不會缺席的重要品牌!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