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在"虛"與"實"之間
by DesignWing

圖片來源:


不知從何時開始,觸控螢幕的各種裝置已經大量的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而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周遭的人不難發現,無論在捷運裡、公車上、行走間,都會看到大量的新興一族-低頭族。這族群裡的每個人,像是無法抵抗地心引力一般低著頭緊盯手上的觸控螢幕,手也沒閒著不斷的在上面輕點與滑動,而這樣的現狀已經構成了一幅現代人獨有的特殊畫面。
圖片來源:

在觸控之前

從開始有個人電腦以來,操作的裝置一直都是由鍵盤及滑鼠這兩位擔任神荼鬱壘的門神腳色,這得回溯到當初賈伯斯參觀過全錄以後將GUI導入了Lisa電腦,然後比爾蓋茲參觀過賈伯斯的原型機之後又把GUI放進Windows裡發揚光大,不管這其中到底隱藏了多少矽谷海盜們你爭我奪他搶的圖形介面秘辛,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這種圖形介面基於鍵盤滑鼠的操作方式,深深影響了人們使用電腦的方式20餘年。

在某種程度上,實體鍵盤的輸入方式相對於觸控螢幕而言,反而是相對令人感到安心的,因為實體鍵盤通常有明顯凸出的鍵帽,可供手指的觸感神經辨識按鍵的相對位置。所以一旦熟悉了打字的輸入模式,有些人甚至可以自行啟動盲打模式,霹靂啪啦的眼睛幾乎不瞄鍵盤一眼就可以順利打出一串句子。而滑鼠的功能,主要是負責在pixel的世界裡到處遊走,利用虛擬游標的這個領航員讓使用者可以精確的點擊、圈選或移動各種選項或按鈕。

一直以來,我們已經非常習慣這種用鍵盤和滑鼠來輸入及選取的操作方式,但其實它們並不是一種最好最直覺的操作選擇。雖然剛剛提到實體鍵盤有其明確按鍵回饋的優點,但它卻需要搭配滑鼠來負責移動游標選取目標物,此時右手(或左手)是相當忙碌的,除了要控制滑鼠的移動、左鍵、右鍵和滾輪之外,要輸入文字時也需要不斷的在鍵盤和滑鼠之間切換移動。而眼睛也沒閒著,不只要盯著螢幕,在輸入時也得常常低頭注意手指是否敲對鍵位。加上攜帶並不便利,這也是筆記型電腦這種將主機、螢幕、鍵盤、滑鼠合而唯一的裝置可以一直存在的原因。

點亮觸控螢幕
早在1980年代美國軍方將觸控技術移轉至民間之後,貝爾實驗室就已經研發出一種能夠用多於一隻手來控制改變畫面的觸控螢幕了。到了1999年,Fingerworks這家公司更生產了多點觸控的產品,包括iGesture板和多點觸控鍵盤。而在這專利維持了多年之後,2005年蘋果公司收購了這項專利。
圖片來源:
 
而其實從有了觸控螢幕的技術以來,許多廠商都陸續投入了不少的資源研發各種相關的應用,這些應用也慢慢的深入我們生活之中,例如ATM提款機、高鐵購票機、7-11ibon多媒體資訊站...等等,對於這些機台的操作我想一般人應該是不陌生的,但真正讓觸控螢幕幾乎快成為你、我身體上的一個器官的,應該就是2007年發表的第一代iPhone了。



iPhone一上市馬上造成一種如宗教般的信仰狂潮,而之後iPad的推出,甚至快把整個平板電腦、PC和筆記型電腦的市場打趴到幾乎重新洗牌。在這股狂潮的推波助瀾之下,全世界興起了一股觸控螢幕的海嘯,幾乎鋪天蓋地的席捲了人們的操作行為。不知各位讀者是否曾經像筆者一樣,在習慣了觸控式手機之後,現在只要看到會亮的螢幕,就會企圖使用手指想要點選畫面裡的按鍵、圖片,甚至是長的像個框框的東西就會情不自禁想要touch一下呢? 而很多公共空間如一些賣場,也因為這種非觸不可的行為已經是一種反射動作,造成有些非觸控式螢幕甚至需要貼上「此非觸控螢幕」的警語,來防止大家因為誤解而搓壞了螢幕。



觸控螢幕的操作相較於傳統的鍵盤或滑鼠,有它絕對致勝的優點。例如看到哪,手就點到哪,回饋也跟著反應到哪的直覺操作,就不是鍵盤滑鼠雙門神可以比擬的。一切的一切,都只要在一塊觸控面板上面就可以搞定你的整個世界,而在這個無線網路極度發展的世代裡,也讓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在定點,就能帶著輕便的裝置輕鬆完成。



但觸控螢幕也並非就真的如此的小神童,就以車用中控系統的操作介面為例,駕駛最需要的是專注力,畢竟行車首重安全性,所以車用的中控系統就不能有任何造成駕駛分心的設計,這時,一片平到可以當鏡子的觸控螢幕可能就無法勝任這個任務了。因為要操作觸控螢幕依賴的不只是手指而已,還需要靠視覺的定位才能看到哪、點到哪,這對於行車安全是極大的威脅。而在眼睛不需離開前方視線的狀況下,利用按鍵的大小、質感和相對位置以觸覺來判斷要操作的項目,才是最安全的選擇。



五感的未來

近來在網路上可以時常看到一些觸控螢幕的創意特殊用途,例如開啟iPadAPP的動態畫面,吸引貓咪不斷的用腳掌拍打,或是用打螞蟻的遊戲,讓螢幕前的蜥蜴或青蛙無法自拔的用舌頭企圖消滅裡面的電子獵物。雖然這種情況應用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是一種網友們的惡搞,但這種使用情境在以往是讓人想像不到的。
圖片來源:



人類是一種具有五感的動物,而目前讓一般人的操作使用的電子裝置,無論是前述的鍵盤加滑鼠或是觸控螢幕,都是靠視覺及觸覺的方式進行。會有這樣的結果也許是因為除了靈魂之窗的眼睛之外,人類全身上下遍佈最早也最廣的就是觸覺神經了,所以這樣的操作方式是比較容易成功發展的。而最近發行的iPhone4S又進一步開發了語音輸入方式-Siri。雖然語音的控制方式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Apple將其設計的更完整更貼近人性,讓使用者可以順暢的與冷冰冰的機器進行溝通,這也使得聽覺操作的開發向前邁開了一大步。

習慣了以鍵盤和滑鼠操作的這個世代,將人們由鍵盤滑鼠帶入了觸控螢幕的世代,而在眼、耳、鼻、舌、身的五感世界裡,目前電子科技普遍應用的只有視覺、觸覺及聽覺,而這三種感覺的電子應用其實也都還沒達到真正完整的開發,就拿觸控螢幕而言,目前能彌補按鍵回饋感的,也只能搭配按鍵音或是震動的方式,但事實上這樣還是無法完全讓人在沒有視覺的輔助下進行精確的操作。

令人好奇的是,在從小就接觸觸控螢幕的這新一世代裡,會將人們的操作習慣又帶往怎麼樣的世界,會更進一步的完整開發具有電子式嗅覺和味覺的互動操作方式嗎? 例如餐廳發了一封具有嗅覺的mail到你信箱裡,打開後就會聞到香噴噴的麻辣鍋味道吸引你前去消費? 或是家裡的高科技電冰箱傳了一則具有味覺的訊息,提醒你冰箱的牛奶已經過期變酸了請趕快去添購新鮮的牛奶了呢? 其實筆者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哆啦A夢借時光機過去看看了。
圖片來源: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