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美力時代….台灣缺乏的新競爭力
By DesignWing

美力時代的到來
商周在2005年第903期以美力時代標題封面出現,文章中陳述了新的競爭能力美力。節錄其中一段敘述美,是一種競爭力,當競爭力迸發時,反映在企業面,是驚人的產值與財富;反映在個人,則是倍增的職場競爭力。尤其在技術成熟的產業如家電、手錶、家具、流行、資訊,技術邊際效益遞減,美感價值曲線上升。在這樣的市場競爭裡,對消費者進行感性訴求可能比滿足消費者的理性需求來的重要,或是說技術成熟普及到不具差異化價值,市場區隔主要來自各品牌不同的感性訴求。

這邊想舉日本amadana家電品牌為例。其是由設計師鄭秀合所創立,鄭秀合2001年替日本東芝設計了一系列atehaca家電,可算是其前身。amadana家電功能與市面上產品沒有太大差異,然而,透過一系列簡潔中帶有復古的造型表現手法,成功豎立了品牌獨特風格,吸引一群粉絲,讓產品附加價值大大提高,可謂是透過美的新競爭力,開拓新的競爭優勢很好案例。amadana是美力展現的一部分不是全貌。美的競爭力並不等於設計,設計只能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


美的競爭力不等於設計
與多數人談美的競爭力,直接印象是是設計與外觀,一個技術發展尾端的流程,概括承受內部結構設計,產品定位與功能定義在先前都已經決定,如何左右競爭局面?這樣的競爭力有何關鍵?如果我們是以這種模式來運作,其實這樣的結論是沒錯的。然而,這就是我們需要覺醒與改變的地方,美力的建立靠的是企業各面向的整合能力,不是只看設計力,美的競爭力與技術的卓越絕對相關,甚至可以說是驅動創新的力量。其實這無關於誰主導產品開發,需要的是各功能組織整合的優勢,追求產品開發的卓越。

以近期推出新的iMac,最薄的邊緣只有5mm,真的是鋒芒畢露的外型設計。背後最大工程是技術的整合與突破,這是前所未有的工程造詣,apple開發了新科技、開創了新的生產技術,以及構想全新的方法。例如,超薄的機身,傳統方式根本無法焊接,所以導入了摩擦焊接技術,這種技術原本是應用於焊接機翼或火箭推進器。透過這技術,製造出無縫、精密極致的iMac。還有如何透過整合與創新來減少75%的反光,讓螢幕更接近玻璃表面,直覺的介面設計,各方面的美的競爭力與貫徹力是我們望塵莫及。從iMac的例子裡,想必大家都能體會要展現如此美的競爭力,必須透過先進的技術力、全面的整合力與優質的執行力,絕非只是外觀的設計。可能會有疑問,我們公司產品定位是入門,這距離我們太遙遠。但是不同定位只意謂著條件不同,平價商品有更挑戰的美的競爭力,成功運用美力的案例不勝枚舉,如Zara, H&M, Uniqlo, Swatch…..



我們欠缺的不是成本競爭力
這些年來台灣經濟不振,媒體從各種話題來報導,從之前的「韓國超越台灣」、「清大學生淪澳洲苦勞」、「台灣痛苦指數亞洲四小龍最高」等,企業主也就政策面砲聲隆隆,其中個人最不以為然的是基本工資的凍漲論點(尤其論點是員工薪資成本過高的謬論)。面對這樣的瓶頸,政府拿出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為代表的「租稅優惠」政策,希望從勞力密集產業,往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發展。但是,產業「升級」的邏輯,並沒有改變大部分企業選一條輕鬆的路走,走代工、重短利、輕研發、全力cost down;相對韓國大廠則是重研發、加深差異化、加強技術含金量,努力建立新的競爭能力美力,透過美力建立品牌識別與定位,創造高附加價值(個人不買韓國貨)。台灣產業習慣的競爭模式真的出了問題,這問題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不是外在資金設備與優惠就能解決,唯有透過自我的意識覺醒,否則問題是不會改善解決。

利潤的創造來自於價值(顧客認同的價位)扣除成本,成本是可以估算出來,價值卻是有更多的可能。然而,太多的可能也意味著不確定性,也代表著風險,更是意謂了創新。個人認為多數台灣企業欠缺的一直不是成本上的競爭能力,甚至這是台灣企業擅長的;我們最缺乏的是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企業主多數不相信(因為沒有一定的答案),說明白點是沒有自信與決心(很難短時間看到成效),最後演變成內心潛意識排斥。我們常常看到企業營業數字不斷成長,但是利潤逐漸下滑,這中間的關鍵是價值創造這部分無法發揮,而美的競爭力正是創造附加價值很重要的一環。下圖正說明,為何微利時代不會停止,甚至會進一步加劇。

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強調整合力的美力競爭力,設計部門應該扮演什麼角色與認知?舉例來說,傳統等到一切都已成定局,設計只是想盡辦法給予一個外在的包裝,這樣的流程作法是否適合現在的市場競爭;或是應該分portfolio design and refresh design來區分所需創新能量與孕釀時間不同的案子屬性。整合力絕對是透過良性的溝通機制,設計師對於如何與產品經理、業務端、研發技術端、外部合作廠商建立起合作機制,垂直深化內部整合,水平加強不同環節連結。這是台灣設計教育裡從來沒有教導過的,但是這卻是攸關了產品開發適合有效率,是否1+1大於2或是互相牽制。最難以模仿的美力與設計力是透過整合,我們是否面對它了。真正的美力時代還沒實現, 大家仍需努力。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