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堂茶筒 – 見證東方美學的生命力
By DesignWing
Kaikato (since 1875)
|
美學大師蔣勳在他的著作裡,對中國古代兩千多年前的哲學家莊子的美學見解甚為推崇。莊子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的意思是說:面對大自然到處皆美,可是這個美是不會講話的,它不會給人壓力,它更不是知識;東方的美學關心的是生命的本身,並不像近代西方的哲學家康德或是黑格爾利用分析的方式急於要將「美」變成是一種知識與學問。偶然的機會裡,我接觸到了日本開化堂的茶葉罐產品,似乎對於蔣勳 老師或是莊子所講述的東方美學有了不同的體會;我驚豔它100多年前的茶筒至今能仍保持氣密性,我感動它的材質外觀隨著時間的改變如同四季更迭,產生新的生命變化,而它的變化則是建立在產品本身與人的使用和大自然環境的交互影響上,讓產品的生命生生不息。反觀身為產品設計師的我們,時常自詡為賦予產品型態與美感的創造者,但是我們卻在做讓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的事情,消費者也因為產品很快的phase out,一段時間就得汰換舊的並期待新的。因此,什麼是具有生命力的產品,就讓我們以介紹開化堂(Kaikato)茶筒來讓大家思考一下這個議題。
京都開化堂(kaikado)手工茶筒130年來代代傳承,走過的歲月如茶筒上的光澤與影,裡頭收藏著迷人的茶香。開化堂(kaikado)成立於187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維新(1868)後不久,當時日本向世界敞開了大門,開始吸收各地的文明。創始人Kiyosuke採用從英國進口的馬口鐵,也就是用於鋼鐵的電鍍錫製作茶葉保存罐,取代自江戶時代來自中國的昂貴陶製茶罐,被認為是一個結合傳統手工藝且時髦的外國製品。恰巧在冰箱發明之前,氣密性是保持新鮮採摘葉子的味道和質量的關鍵,而創始者Kiyosuke透過精密工序的手工製造錫製茶罐,很快地被茶葉經銷商採用打開了市場。第二代,Otokichi被說成是所有世代最能幹的工匠,帶領開化堂的技術攀上高峰。第三代,Hikojiro成功帶領該公司渡過戰後的難關,但也因為戰後經濟復甦,製作成本下降一度被視為廉價的茶具。第四代傳人,Shouchi,基於對材料的鑽研開始採用銅(copper)來製作茶罐,讓質感更甚前代,也讓使用者有了更多選擇。第五代,Seiji,開始將茶罐導入大眾市場,並推出了適合個人使用的攜帶式茶罐,Seiji還開發了由黃銅(Brass)製成茶罐。第六繼任者,也就是目前的第六代傳人Takahiro,開發出兩層的茶葉罐讓氣密性更佳並維持良好的濕度,使得除了可以用來保存茶葉之外還可以用來儲存咖啡、香料等,此外,他也嘗試與茶葉品牌合作,並開始打入國際市場。
第五代,Seiji 第六代,Takahiro
|
時間的遺跡成就獨一無二的產品
面對量產的工業化製品,產品講求的是標準化,提供的是幾年的產品保固,也就是說產品從製造出品就預告了它有幾年壽命,過了幾年產品生病了你就得自求多福,這是我們認知的消費品常態,從誕生的功能與長相到產品生命結束一切都是標準化;講的淺顯一點就是你用的iphone4和其他人用的iphone4,並不會因為不同的人而有所不同。反觀開化堂的茶筒,當使用者將茶筒握在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筒身鏡面的質感會因為使用者每一次的手觸,而使色澤產生變化,紅銅罐2-3個月,黃銅罐1-2年,錫罐3-5年就會產生變化,時間的遺跡成就了每個獨一無二的產品,每一個茶筒就也有了屬於使用者自己的故事。在開化堂的故事中最常見的就是「三代同用」一只茶筒,經常祖父祖母買的茶筒,是孫子與孫女前來修復,開化堂的「終身保固」保障茶筒的品質,即使壞掉也多只是碰撞產生的小坑洞,透過職人的一陣敲打,又能回覆原貌。
顏色隨著時間流逝而產生改變
|
品質來自於複雜工序的堅持
直至130年後的今日,茶罐工藝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傳人seiji 和他的兒子takahiro yagi 仍在京都的工作室中用錫、黄銅、紅銅和銀來製作這些古老精美的茶罐。這種手工技藝一直延續至今,與當年的的創立者kaikado所運用的的工藝一模一樣。甚至連公司早期使用的模具都還沿用至今;同時,一些使用了130多年的茶罐形態,直到今天也都還在繼續製作使用。
在茶罐的製作過程,從切割金屬、研磨、壓製、銲接,至少需要130至140道複雜的工序,職人在工作室裡一次又一次地敲打,專注地聆聽「鏗鏗鏘」的聲響,讓工作坊中只有槌子與金屬敲擊聲蔓延,憑藉聲音就能知道敲打的完美度,並從中調整力道,而這也表現出開化堂茶筒130年來對工藝品質的堅持,我想這完全不輸給工業生產六個標準差的品質管理模式。
茶筒複雜的製作工序
|
天地有大美-生命力的美學
回到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雖是說天地之下可以無所不美,但那是因為天地之下的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生命存在的特殊性;我覺得產品也是如此,只要找到產品的生命力,它的美是不言而喻的,就如同開化堂(Kaikado)的茶筒所展現的生命力一樣,對複雜工序的傳統工藝堅持,就像是品茶人士對茶道儀式的講究,而盛裝茶葉的「茶筒」則是茶道的起點。然而,使用者每一次與茶罐的接觸,都留下屬於個人與物品的使用遺跡,成就了彼此生命的存在感,並留下了屬於每個人與茶筒之間動人的故事。
參考文獻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哇!我以為只有皮件才會有歲月的痕跡,沒想到金屬也會有 @@" 真的是長知識了!謝謝~我覺得寫得很用心唷~
回覆刪除